在之前的文章里,有人把乌东四州的局势类比为二战时期的苏台德地区。而不少人则认为,乌东四州的情况更像科索沃,甚至有人抛出这样的说法:既然美西方能率先这么做,那为什么俄罗斯不能效仿?
提出这种看法的人,要么对历史与现实新闻缺乏了解,要么就是对自己心里的“北极熊母国”情感过于浓厚,以至于忽视事实、模糊真相。
其实,以公投来决定命运的手段并非苏联解体之后才出现。早在二战结束之际,这种方式就已开始盛行。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外蒙古独立的经过,当时就是苏联手握武器,强行要求当地举行全民投票。不愿分家的早已被清除,留下的全是追随苏联的群体。
从这一角度看,外蒙的独立更像是乌东四州的翻版,而其结果则与科索沃相对接近。
斯大林出兵日本的条件之一:外蒙公投
外蒙古走向独立的过程并不简单。早在沙俄时期,俄国便觊觎这片土地。那时的外蒙范围很大,包括今天156万平方公里的蒙古国,以及17万平方公里的图瓦地区,也就是中国的唐努乌梁海。
再往前追溯,还涵盖了如今俄国阿尔泰共和国和阿尔泰边疆区的部分领土。清朝时,这片区域被称为“乌里雅苏台”,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。
不少人疑惑:清朝疆域巅峰时有1316万平方公里,为何后来锐减?其实答案就在沙俄手里。外东北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,外西北的五十多万平方公里,都被割走。外蒙古的180万平方公里里,156万平方公里成了独立的蒙古国,其余部分则归入苏联。由此可见,领土减少的原因并不复杂。
早在1911年,沙俄便煽动过外蒙闹独立。可随着1917年沙俄崩溃,这一计划一度中断。1919年至1921年间,中国曾短暂收复外蒙。然而1921年后,苏俄卷土重来并重新掌控外蒙,从此外蒙完全落入俄国势力之中。
在那段时期,凡是敢于抵抗苏俄的蒙古贵族,基本被逐一消灭。经济、军事、外交等各方面的权力,全都落入苏俄手中。
到了1945年2月,斯大林提出参战日本的条件,其中一条就是要让外蒙人“自决”,通过投票决定是否继续留在中国。
看似堂皇的说辞,其实外蒙在苏联二十多年的统治下早已完全被改造,成了苏联的小弟。所以结果毫无悬念——在苏联的严密监控下,他们选择了独立。
乌东四州的经历与此并无太大差别。在俄罗斯的主导下,当地举行公投,起初宣布独立,之后又直接要求并入俄罗斯。尽管最终形式略有不同,但过程如出一辙。
科索沃更像车臣,而非乌东四州
若将科索沃和乌东四州并列比较,其实是不准确的。乌东四州本是乌克兰的领土,却因他国入侵而被占领。
而科索沃的情况则不同,它原本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,并没有遭到外敌侵吞,而是当地人先提出自治,随后争取独立。更重要的是,周边并没有哪一个大国企图将科索沃据为己有。
科索沃人口多为阿尔巴尼亚族,但邻国阿尔巴尼亚从未考虑吞并此地,也没有出兵直接与塞尔维亚对抗以助其独立。这便是科索沃与乌东四州最根本的区别。
实际上,科索沃的轨迹更接近车臣。
车臣在苏联解体时同样谋求独立,但作为俄罗斯的一部分,这一诉求遭到强烈镇压。毕竟各加盟共和国能单飞,可车臣却属于俄罗斯本土,怎么可能单独出去?因此战争爆发在所难免。最终俄罗斯平息了车臣战火,保住了其名义上的统一,但车臣也获得了高度自治。
科索沃与此相似。南斯拉夫瓦解之际,科索沃身为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,同样要求单飞。随即引发科索沃战争,只是塞尔维亚实力不济,再加上西方介入,使得塞尔维亚无能为力。
战后,大批塞族人撤离,而阿族人口则继续留下并追求独立。这与车臣战后俄族人几乎离尽的情况如出一辙。不同的是,车臣是以自治共和国身份谋求独立,而科索沃则以自治省身份争取分离。
所以说,科索沃和车臣的剧本一致,只是塞尔维亚相比俄罗斯弱小太多。
乌东四州与唐努乌梁海的相似性
从最终结果来看,乌东四州与上述两者都不完全相同。它们的节奏更快,几乎是在刚宣布独立后,马上就投入了俄罗斯的怀抱。这种迅速程度,就连当年的波尔特都会汗颜。
要知道,光是宣布独立就已够惊人了,更别提紧接着又要加入另一个国家。这情景不禁让人联想到唐努乌梁海。
唐努乌梁海面积至少17万平方公里。1921年被苏俄占领后,苏俄扶持建立了“唐努图瓦共和国”。1926年又改名为“图瓦人民共和国”,借此切断与中国的历史关联。
当时苏联屡次强调不会吞并唐努乌梁海,但当地已全面按照苏联体制运作,实质上已被纳入苏联。1944年,唐努乌梁海举行全民投票,一致同意加入苏联。最后,苏联以“勉为其难”的姿态将其并入。
若翻阅2022年之前的新闻,俄罗斯同样口口声声否认会吞并乌克兰,结局却昭然若揭,与当年的苏联如出一辙。
搞清因果顺序,才能理性判断
不少人对前因后果一知半解,误以为是乌克兰欺压了乌东的俄族人,才逼得俄罗斯出手相救。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?要追溯到苏联解体时。
当时,克里米亚随乌克兰一同独立,但它本身就拥有高度自治权。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市,也有同样的地位,两者互为平级。
在解体后的十年里,克里米亚经济持续恶化,几乎完全依赖乌克兰补贴。然而乌克兰自身难保,能给予的支持有限。加之大旱灾爆发,淡水紧缺,只能依靠第聂伯河水或外运供给。
值得注意的是,塞瓦斯托波尔是俄黑海舰队驻地。早在1995年,俄罗斯便向这里提供资金援助。相较之下,克里米亚共和国心里自然失衡,既然跟随乌克兰却得不到好处,还不如靠向俄罗斯。于是克里米亚频频侵占原应上缴乌当局的财产。
2014年3月,乌克兰削减克里米亚的自治权,取消了其总统与宪法,这直接点燃了火药桶。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立即宣布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,而俄罗斯欣然接受。
自此,俄乌矛盾进入不可调和阶段。随后,乌东四州的俄语区纷纷效仿,要求公投独立甚至加入俄罗斯。乌克兰面临分裂危机,自然不可能坐视。
乌克兰最担心的,正是乌东四州会步克里米亚的后尘,所以既要镇压叛乱,又急于寻求北约庇护。
这才是真相,而不是一些人所说的“乌克兰不懂在俄与北约之间平衡”的荒谬说辞。家园已被侵占,领导人被逼逃亡,哪来的从容平衡?
至于所谓“种族灭绝”“纳粹”的指控,多半出自2014至2022年间乌军平叛时的冲突。尽管2021年乌东已实现停火,但乌克兰始终坚持加入北约,这正好踩中了俄罗斯的底线,才最终爆发全面战争。
要认识事情的全貌,就必须理清前因后果。断章取义只会误导视听。你可以批评乌克兰加入北约触碰俄罗斯神经,但绝不能把乌克兰在失去克里米亚后的抵抗说成是他人煽动。
配资开户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